“四個全面”擘宏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13))
2021-09-01
“四個全面”擘宏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13))——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戰(zhàn)略布局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5.如何理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2020年11月23日,注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國最后9個貧困縣宣布摘帽。至此,經過8年的持續(xù)奮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現行標準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徹底解決。一步千年,夢圓今朝。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秋、彪炳史冊的偉業(yè),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消除貧困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在歷史上,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為擺脫貧困作出過不懈努力,但始終沒有改變貧困的命運,即便一些封建盛世也仍然是“饑餓的盛世”。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確立了為勞苦人民謀幸福的目標,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xù)向貧困宣戰(zhàn)。1982年開始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大規(guī)模的扶貧行動,1986年確立開發(fā)式扶貧方針,1994年以來先后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兩個十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等,扶貧開發(fā)力度之大世所罕見。以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末的7.7億人減少到2012年末的9899萬人,農村貧困發(fā)生率從1978年末的97.5%下降到2012年末的10.2%。我國扶貧開發(fā)取得重大成就,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地區(qū)面貌發(fā)生根本變化。 經過長期努力,容易脫貧的地區(qū)和人口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讓所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黨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如果還沒有解決貧困人口脫貧問題,那黨的宗旨怎么體現、我們的承諾怎么兌現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yōu)勢,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chuàng)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鞏固了我們黨的執(zhí)政根基,鞏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fā)展史上首次整體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人類減貧事業(yè)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從減貧規(guī)模看,我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8億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超過歐洲國家的人口總和。從減貧速度看,我國僅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繼續(xù)走在全球減貧事業(yè)前列。我國扶貧開發(fā)取得的偉大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這一偉大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全球減貧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前,全球仍然有7億多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對很多家庭而言,擁有溫暖住房、充足食物、穩(wěn)定工作還是一種奢望。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zhàn),實現全球減貧目標任重道遠。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yè)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在長期實踐探索中,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這條道路凝結著中國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獨特智慧和制度成果,為國際減貧治理特別是推動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加快擺脫貧困的進程提供了借鑒。比如,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一套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精準識別機制,對國際減貧方法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強調發(fā)揮脫貧主體的能動性,“志”、“智”雙扶,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為國際貧困治理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益啟示;等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道,中國的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前,我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們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fā)生規(guī)模性返貧現象。要做好同鄉(xiāng)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wěn)定,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tài)化幫扶,保障好群眾的基本生活,著力縮小收入差距,讓全體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在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知識鏈接 我國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 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 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 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 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 堅持群眾主體,激發(fā)內生動力。 26.如何理解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fā)展階段? 一百年,在人類歷史上只是一個短暫的片段,然而對一個古老民族而言,卻是一場由衰轉盛、奮起復興的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從十九大到二十大這“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站在接續(xù)歷史的更高起點上,我國將進入新發(fā)展階段,這明確了我國發(fā)展的歷史方位。 新發(fā)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fā)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這一跨越標志著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之后,踏上朝著更加宏偉目標奮進的新征程,在我國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回望歷史,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現代化,始終是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近代以來,在外國列強入侵和封建腐朽統治下,我國錯失了工業(yè)革命的機遇,大幅落后于時代,中華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苦苦尋求中國現代化之路。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被稱為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下,中國現代化沒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中國共產黨建立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孜孜以求,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guī)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1964年,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的目標。由于后來發(fā)生了“文化大革命”,當時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沒有完全展開。盡管如此,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邁出了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即到20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從那以后,我們黨在每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聚焦和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進入21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后,我們黨明確提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就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zhàn)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明晰了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四個現代化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走過彎路,也遭遇過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意志和決心始終沒有動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zhàn)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加速了我國現代化發(fā)展進程,為新發(fā)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制度基礎。 “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我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體現了社會主義事業(yè)和現代化建設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y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fā)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新發(fā)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tài)、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fā)、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tài)、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fā)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立足新發(fā)展階段,既要把握實踐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又要把握時代發(fā)展的階段性,既要抓住國內外環(huán)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又要準備迎接一系列新挑戰(zhàn),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進入新發(fā)展階段,開啟新奮進征程,我們即將在新時代長征路上邁出新的步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團結一心、接續(xù)奮斗,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軍,不斷創(chuàng)造更值得驕傲的新的偉大勝利。 知識鏈接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wěn)中有降,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yōu)勢明顯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4日 05 版) |